一、土方坍塌預防措施
1、施工方案:基礎施工要有防護方案,基坑深度超過5m,要有專項支護設計。
2、確保邊坡穩定:開挖溝槽、基坑等,應根據土質和挖掘深度等條件放足邊坡坡度,如場地不允許放坡開挖時,應設固壁支撐或支護結構體系。挖出的土堆放距坑、槽邊距離不得小于設計規定,且堆高不超過1.5m。開挖過程中,應經常檢查邊壁土質穩固情況,發現有裂縫、疏松或支撐走動,要隨時采取措施。根據土質、溝深、地下水位、機械設備重量等情況,確定堆放材料和施工機械距坑槽的距離。
3、挖土順序應符合施工組織設計的規定,并遵循由上而下逐層開挖的原則,禁止采用掏洞的方法操作。
4、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開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土方時,應根據地質資料、開挖深度等確定排水或降水措施,并應在地下施工的全過程中,有效地處理地下水,以防坍塌。
5、作業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下坑槽作業前,要查看邊坡土壤變化,有裂縫的部分要及時挖掉。上下要走扶梯或馬道,不在邊坡爬上爬下,防止把邊坡瞪塌,也不要從上往下跳。工間休息時應到地面上,防止邊坡坍塌被砸或被埋。不準拆移土壁支撐或其他支護設施。
6、監測措施。經常查看邊坡和支護情況,發現異常,應及時采取措施,并通知地下作業人員撤離。作業人員發現邊坡大量掉土,支護設施有聲響時,應立即撤離,防止土體坍塌造成傷亡事故。
7、支護設施拆除。應按施工組織設計的規定進行,通常采用自下而上,隨填土進程,填一層拆一層,不得一次拆到頂。
二、腳手架倒塌的預防措施
1、材料和構造應符合相應的技術標準、規范、規程的規定。腳手架高度超過規范時,應有專項設計計算,并經審查批準。
2、搭設與拆除應有能指導施工的方案,并在搭設前進行交底。
3、驗收后方可使用。腳手架要經施工負責人員檢查驗收后,才能使用。使用期間應該經常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維修和加固。
三、模板工程倒塌預防措施
1、模板設計。模板工程施工前,應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模板設計,并經上一級技術部門批準。模板設計的內容包括:模板及支撐構件的材料及類別與規格的選擇,受力構件及地面承載力的計算,構造措施等。
2、模板施工技術方案。施工應根據模板施工技術方案進行,方案的主要內容有:模板的制作、安裝、拆除等的施工順序、方法及安全措施。施工方案需經上一級部門批準。
3、模板安裝。模板及支撐的安裝應嚴格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方案進行施工。如設計存在問題或實施有困難時,需向工地技術負責人提出,并經上一級技術負責人同意后方可更改。
4、檢查驗收。模板工程安裝完成后,必須按照設計要求,由工地負責人與安全檢查員共同檢查驗收,確認安全可靠后,才能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指定專人對模板支撐的受力情況進行監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拆模。模板支撐的拆除,必須在確認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才能進行,且拆除順序也應嚴格按照模板施工技術方案的要求,嚴禁野蠻拆模。
四、龍門架倒塌的預防措施
1、全面貫徹執行《龍門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機安全技術規范》的各項規定。
2、進場驗收。進入施工現場的提升機,應按規定進行檢驗,主要內容有:產品合格證、安全防護裝置、產品標牌(標明額定起重量、最大提升速度、最大架設高度等)。提升機吊藍與架體的涂色應有明顯區別。
3、安裝與拆除。裝拆人員應按高處作業要求,經過培訓持證上崗。物料提升機的基礎,附墻架、纜風繩及地錨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產品說明書的規定。安裝與拆除均應按照事先編制的作業方案實施。
4、檢查驗收。提升機安裝后,應按照物料提升機安裝規范和設計規定進行檢查驗收,確認合格發給使用證后,方可交付使用。
5、使用與管理。提升機應配備經正式考試合格持有操作證的專職操作人員。使用前和使用中按規范規定進行定期(每月1次)檢查、日常檢查和使用前檢查,各類檢查的內容應符合提升機安全規范的規定。提升機的使用、存放、維修和保養均應符合該規范的有關規定。
五、拆除工程中發生倒塌的預防措施
1、拆除工程施工,應實行許可證制度。申請許可證應提供的資料有:拆除建筑物的結構及現狀態說明或竣工圖;周圍環境情況說明;施工隊狀況;施工方案。
2、拆除工程應由具備資質的隊伍承擔,不得轉包,需要變更施工隊時,應重辦許可證。
3、拆除施工前,應組織施工人員認真學習施工方案和有關的安全操作規程,不得冒險作業。
4、拆除施工通常應該自上而下對稱順序進行,不得漏層同時拆除。拆除過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尚未拆除部分倒塌,采取爆破方法時,應經設計計算,以確保周圍建筑和人員的絕對安全。
5、拆除工程周圍設置圍欄要有專人監護,夜間用紅燈示警。拆除的材料、構件,禁止向下拋擲。
6、拆除建筑物一般不應用推倒法,因特殊情況采用該方法時,應遵照《建筑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的有關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