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2日,極其普通尋常的一天,但對寧夏路橋公司機械維修中心的張國倉來講,是一個期盼已久且值得銘記的大喜日子。下午6:30,張國倉與同事們在辦公室查詢全國二級建造師考試成績,當看到最后一門課程《施工管理》成績66分的那一刻,張國倉喜出望外,內心抑不住地激動,長吁一口氣,功夫終究不負有心人,付出就會有回報!
回想考試這一路的艱辛歷程,張國倉仍歷歷在目、記憶猶新。2017年底,他積極響應公司“創建學習型企業”的號召,報名參加全國二級建造師(機電工程專業)資格考試。由于二級建造師考試內容知識覆蓋面廣、有一定的深度,且涉及諸多數理運算,對于高中未畢業的張國倉來講,存在相當大的難度和挑戰。但既然已經做出了決定,對于二級建造師考試這塊硬骨頭,他下定決心非啃不可,并且要真正啃下來。之后,他專門從網絡上購買相關書籍、視頻課件,通過下班后自學、周末報班學習、請教同事等多種途徑和方法,反復學習,邊學邊實踐,同時戰題海、知其因、理其意,直至學懂弄通,掌握考試要義。
2018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張國倉如愿以償,順利通過了《機電實務》與《法律法規》兩門課程,這更加激發了他繼續二級建造師考試的斗志。2019年,他著手備考2019年二級建造師《施工管理》考試。這一次,他心里更加有底,心態也變得樂觀豁然。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初衷不同,他將最后一戰看作是一場“學習、提高”的一次人生修行。
或許你認為通過二級建造師考試比較容易,但對于只有高一文化程度、已經43歲的張國倉來說,其難度可想而知。這背后的咬牙堅持源于他從未放棄對知識的不懈追求,從未停止對自身專業技能的持續提升。
1976年,張國倉出生于干旱貧瘠的隴東山村——甘肅省莊浪縣陽川鄉大灣村。父親是寧夏公路工程局老職工,在父親的影響下,張國倉從小就對公路、機械有著深深地情感。1993年9月,他剛上完高一,一場突來的變故改變了這個農村家庭及張國倉個人的命運。他父親在中衛甘塘公路施工現場突發腦溢血去世,作為家中6個孩子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張國倉為減輕家庭負擔,進入公路工程局工作。
由于文化水平低,且沒有一技之長,他經過在廚師學校培訓后進入第二工程處做起了炊事員,這一干就是六年,期間利用業余時間自學取得函授大專學歷。1999年,在人生職業選擇的又一十字路口,是繼續每天圍著鍋碗瓢盆和灶臺,還是選擇自己喜歡和向往的東西。深思熟慮后,張國倉決定挑戰和改變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機械維修工作。于是,他邁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在自己的爭取下,單位同意他去機械維修崗位。
張國倉從炊事員轉崗到修理工,是轉向了一個完全不搭界和陌生的行業。一開始,且不說正常開展機械維修工作,就連一些最基本的零部件名稱、用途、功能都不了解。尤其是看到比他后來的同事,在短時間內都可以獨立承擔機械維修任務,心里難免產生懷疑,也考慮過自己是否真正適合這個崗位,是否要重新干回老本行。單位決定將張國倉調至拌合站工作,但他仍堅持自己的選擇,從事機械維修工作。好在他肯吃苦、肯學習、肯鉆研,為了搞明白機械原理,下班后,他主動頂班操作施工機械,逐漸熟練了壓路機、裝載機、攤鋪機、吊車等機械的原理,加上單位領導和同事的熱心幫助,逐漸戰勝了自己,在機械維修方面嶄露頭角,修理技術也得到了單位和同事的認可。
時至今日,已過不惑之年的張國倉仍對修理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從最初的工地炊事員到公司機械設備修理技術能手,張國倉走了26年,這一路的艱辛和酸楚只有自己知道。近20年都在從事機械修理工作,也讓他在大型機械修理方面游刃有余,尤其在機械發動機、底盤的維修技術方面已是行家里手。前些年,他系統地學習了濰柴發動機、康明斯發動機維修方面的知識,對他的工作大有幫助。近些年,由于機械制造技術的不斷改進,為了緊跟專業技術發展步伐,張國倉又集中精力,主攻重點,結合實際工作,自學電控液壓方面的維修技術,碰到自己不會的,通過書籍和網絡查漏補缺,完善知識面。工作中,張國倉善于創新,他發現,因路面施工攤鋪壓路機來回地碾壓,人工噴油存在極大地安全隱患,若能改善噴油技術,將對施工安全具有保障作用。在他的牽頭和帶領下,機械維修中心用時一個月,設計了一款膠輪壓路機輪胎噴油自動控制裝置,大大改善了施工安全環境。現階段,該裝置已在全公司推廣運用,并取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張國倉的先進事跡向我們傳遞了學習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干一行愛一行的執著和堅守。學習的真正動力,源自于對自己從事職業的更高追求,對自身短板的不斷補齊,以及為了實現夢想而付出的努力程度。張國倉本人也表示,他將繼續立足崗位、持續學習,進一步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理論水平,力爭在2020年通過二級建造師增項考試。
|